首页
本草合集
中医经典
抗疫清冠
养生保健
疗养技法
龙凤呈祥
查病理疗
疗养旅游
名医方剂
首页
>>
查病理疗
>>
常见疾病的诊疗144种
>>
查看详情
呕吐
2020-05-12 09:23:05
呕吐是指胃失和降,气逆于上,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。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,有物无声谓之吐,无物有声谓之干呕。呕与吐常同时发生,很难截然分开,故并称为呕吐。干呕与两者虽有区别,但在辨证论治上大致相同,所以合并在一起进行讨论。
《内经》对呕吐的病因论述颇丰,认识到寒气、火热、湿浊、饮食以及胆气犯胃等均可引起呕吐。如《索问
·举痛论》篇谓:“寒气客于肠胃,厥逆上出,故痛而呕也。”《素问·脉解》篇说:“所谓食则呕者,物盛满而上逆,故呕也。”仲景对呕吐的脉因证治阐发甚详,创立了许多至今仍行之有效的方剂,如少阳病心烦喜呕之小柴胡汤,厥阴病吐蛔之乌梅丸,以及温中止呕之半夏干姜散,温胃降逆之吴茱萸汤,泻火降逆之大黄甘草汤,辛开苦降、调中和胃之半夏泻心汤,降逆安胃之小半夏汤等。同时,仲景指出呕吐有时是机体排除胃中有害物质的反应。如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病》说:“夫呕家有痈脓,不可治呕,脓尽自愈。”《金匮要略·黄疽病》谓:“酒
疸
,心中热,欲吐者,吐之愈。
”这类呕吐不可止呕,邪去呕吐自止。《仁斋直指方·呕吐》则提出呕吐的证型有胃寒、胃热、痰水、宿食、脓血、气攻,又有所谓风邪人胃的不同。而明代张景岳在《景岳全书·呕吐》篇中,
将呕吐分为虚实两大类,这一分类方法,提纲挈领,对后世影响颇大。
本病虽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见症,但往往兼有胃痛、痞满、腹痛等胃肠症状,反之呕吐之症亦常出现在其他脾胃肠病证之中,辨证时应分清主次。
呕吐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,可以出现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,如急性胃炎、心因性呕吐、胃粘膜脱垂症、贲门痉挛、幽门痉挛、幽门梗阻、十二指肠壅积症、肠梗阻、肝炎、胰腺炎、胆囊炎、尿毒症、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传染病等,当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,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。
【病因病机】
胃居中焦,主受纳腐熟水谷,其气以降为顺。外邪侵袭、饮食不节、情志失调、脾胃虚弱均可致胃失和降而发为呕吐。
(一)外邪犯胃
感受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淫之邪,或秽浊之气,邪犯胃腑,以致胃失和降,水谷随气上逆,发生呕吐。正如《古今医统大全
·呕吐哕》所言:“无病之人卒然而呕吐,定是邪客胃府,在长夏暑邪所干,在秋冬风寒所犯。”但由于感邪之不同,正气之盛衰,体质之差异,胃气之强弱,外邪所致的呕吐,常因性质不同而表现各异,但以寒邪致病居多。
(二)饮食不节
暴饮暴食,温凉失宜,过食肥甘、醇酒辛辣,误食不洁之物,皆可伤胃滞脾,食滞内停,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,发生呕吐。另外,饮食所伤,脾胃运化失常,水谷不化生精微,反成痰饮,停积胃中,当饮邪上逆之时,常发生呕吐。
(三)情志失调
郁怒伤肝,肝失条达,横逆犯胃,胃失和降。《景岳全书
·呕吐》谓:“气逆作呕者,多因郁怒致动肝气,胃受肝邪,所以作呕。”或忧思伤脾,脾失健运,食停难化,胃失和降,亦可致呕。另外,脾胃素弱,水谷易于停留,偶因恼怒,食随气逆,而致呕吐。
(四)脾胃虚弱
脾胃素虚,病后体虚,劳倦过度,耗伤中气,胃虚不能盛受水谷,脾虚不能化生精
微,停积胃中,上逆成呕。《古今医统大全
·呕吐哕》云:“久病吐者,胃气虚不纳谷也。”
若脾阳不振,不能腐熟水谷,以致寒浊内生,气逆而呕;或热病伤阴,胃阴不足,胃失濡养,不得润降,而成呕吐。正如《证治汇补
·呕吐》所云:“阴虚成呕,不独胃家为病,所谓无阴则呕也。”
总之,呕吐的病因是多方面的,外感六淫,内伤饮食,情志不调,脏腑虚弱均可致呕。而且常常相互影响,兼杂致病,如外邪可以伤脾,气滞可以食停,脾虚可以成饮,故临证当辨证求因。
呕吐的病位在胃,病变脏腑除胃以外,尚与肝、脾相关。胃气之和降,有赖于脾气的升清运化以及肝气的疏泄条达。若脾失健运,则胃气失和,升降失职;肝失疏泄,则气机逆乱,胃失和降,均可致呕。
呕吐的病机无外乎虚实两类。实者由外邪、饮食、痰饮、郁气等邪气犯胃,致胃失和降,气逆而发;虚者由气虚、阳虚、阴虚等正气不足,使胃失温养、濡润,胃虚不降所致。《景岳全书
-呕吐》
曰
:
“呕吐一证,最当详辨虚实,实者有邪,去其邪则愈;虚者无
邪,则全由胃气之虚也。
”一般来说,初病多实,呕吐日久,损伤脾胃,中气不足,由实转虚;或脾胃素虚,复为饮食所伤,或成痰成饮,因虚致实,出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。但无论邪气犯胃,或脾胃虚弱,发生呕吐的基本病机在于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。
【诊断与鉴别诊断】
(一)诊断要点
1.明确主症
呕吐以呕吐食物、痰涎、水液诸物,或干呕无物为主症。
2.分清虚证与实证
实证呕吐,多因外邪、饮食、七情因素,病邪犯胃所致,发病急骤,病程较短,呕吐量多,呕吐物多酸腐臭秽,或伴有表证,脉实有力。虚证呕吐,常为脾胃虚寒、胃阴不足而成,起病缓慢,病程较长,呕而无力,时作时止,吐物不多,酸臭不甚,常伴有精神萎靡,倦怠乏力,脉弱无力。
3.辨呕吐物的性质
呕吐物的性质常反映病变的寒热虚实、病变脏腑等,故临证时应仔细询问,甚至亲自观察呕吐物。如酸腐难闻,多为食积肉腐;黄水味苦,多为胆热犯胃;酸水绿水,多为肝气犯胃;痰浊涎沫,多为痰饮中阻;泛吐清水,多属胃中虚寒,或有虫积;粘沫量少,多属胃阴不足。
(二)鉴别诊断
一般呕吐应与反胃、噎膈、霍乱等引起的呕吐相鉴别。
1.反胃
反胃又称胃反。呕吐与反胃同属胃部病变,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,气逆于上,且都有呕吐之临床表现。但反胃系脾胃虚寒,胃中无火,难于腐熟水谷,临床以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终至完谷尽吐而出,始感舒畅为特征。呕吐之胃气上逆则有邪气犯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,临床以有声有物为特征。
2.噎膈
噎膈虽有呕吐症状,但以进食梗阻不畅,或食不得人,或食
入
即吐为主要
表现。所云食人即吐是指咽食不能
入
胃,随即吐出。呕吐之吐,进食顺畅,吐无定时。呕吐病在胃,噎膈病在食道。呕吐病程较短,病情较轻,多能治愈,预后良好。噎膈伴有食
入
即吐,则病情较重,病程较长,治疗困难,预后不良。
3.霍乱
霍乱的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,来势凶险,上吐下泻,腹痛,吐泻物为米泔
水样,病人可迅即出现一系列津伤液耗的严重证候。而呕吐一证,多不伴有腹泻,亦少有危在顷刻之变,除非是剧烈呕吐不止,在短时间内造成阴津枯竭、阳气欲绝的危候,这些均可资鉴别。
【辨证论治】
呕吐一证,首当辨别虚实。实者多因外邪、饮食、七情犯胃所致;虚者常为脾胃虚寒,或胃阴不足,失其和降而成。但其病机总由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所致,其治疗大法当以和胃降逆为本。但具体应结合虚实不同而辨证施治,实者重在祛邪,分别施以解表、消食、化痰、理气之法,辅以和胃降逆之品,以求邪去胃安呕止之效。虚者重在扶正,分别施以益气、温阳、养阴之法,辅以降逆止呕之药,以求正复胃和呕止之功。即在审因论治的基础之上,辅以和胃降逆之品,则胃气自和,呕吐即止。
呕吐既是一种病理表现,也是机体排除胃内有害物质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。若胃中宿食停滞,痰饮停积,或误食毒物而发生呕吐时,则不应见呕止呕,而应因势利导,驱邪外出。
(一)实证
1.外邪犯胃
[证候]突然呕吐,起病较急,常伴有发热恶寒,头身疼痛,胸脘满闷,不思饮食,
苔白腻,脉濡缓。
[分析]外受风寒之邪,或夏令暑湿秽浊之气,内扰胃府,浊气上逆,故突然呕吐。
邪束肌表,营卫失和,故发热恶寒,头身疼痛。湿浊中阻,气机不利,故胸脘满闷,不思饮食。苔白腻,脉濡缓,为湿浊蕴阻之征。
[治法]解表疏邪,和胃降逆。
[方药]藿香正气散:藿香
紫苏
厚朴
半夏
陈皮
茯苓
大腹皮
白术
白芷
桔梗
甘草
大枣
生姜
若风寒偏重,寒热无汗,可加荆芥、防风以疏风散寒;若兼食滞,脘闷腹胀,嗳腐吞酸,可去白术、甘草,加鸡内金、神曲、莱菔子以消积导滞;若暑湿犯胃,身热汗出,可用新加香薷饮解暑化湿;如秽浊犯胃,呕吐甚剧,可吞服玉枢丹避秽止呕;若风热犯胃,头痛身热,可用银翘散去桔梗之升提,加陈皮、竹茹清热和胃;若暑热犯胃,壮热口渴,可用黄连解毒汤。
2.饮食停滞
[证候]呕吐酸腐,脘腹胀满,嗳气厌食,得食愈甚,吐后反快,大便或溏或结,气
味臭秽,苔厚腻,脉滑实。
[分析]食滞内阻,浊气上逆,故呕吐酸腐。升降失常,传导失司,则大便或溏或结。食滞中焦,气机不利,故脘腹胀满,嗳气厌食。苔厚腻,脉滑实,为食滞内停之征。
[治法]消食化滞,和胃降逆。
[方药]保和丸:神曲
山楂
莱菔子
茯苓
陈皮
半夏
连翘
若腹满便秘者,加大黄、枳实以导滞通腑;如因酒食而吐者,加蔻仁、葛花;因鱼、蟹而吐者,加苏叶、生姜;因豆制品而吐者,加用生萝卜汁。如属饮食不洁之物或饮食过量,症见脘腹疼痛,欲吐不得吐者,可先用温开水加少量食盐内服,随之用棉签探喉取吐,因势利导,使其邪去病除。
3.痰饮内阻
[证候]呕吐多为清水痰涎,胸脘痞闷,不思饮食,头眩心悸,或呕而肠鸣有声,苔
白腻,脉滑。
[分析]脾不运化,痰饮内停,胃气不降,则脘闷食不得下,反上逆而呕吐清水痰涎。水饮上犯,清阳之气不展,故头眩。水气凌心则心悸。苔白腻,脉滑,为痰饮内停之征。
[治法]温化痰饮,和胃降逆。
[方药]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:半夏
生姜
茯苓
桂枝
白术
甘草
若气滞腹痛者,可加厚朴、枳壳行气除满;若脾气受困,脘闷不食,可加砂仁、白豆蔻、苍术开胃醌脾;若痰浊蒙蔽清阳,症见眩晕较甚,呕吐频作,苔白腻,脉濡滑者,则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以祛痰降浊,和胃止呕:若饮郁化热,阻遏
中焦,胃失和降而出现口苦胸闷、恶心呕吐,舌红、苔黄腻,脉滑数者,可用黄连温胆汤以清热和胃,祛痰止呕。
4.肝气犯胃
[证
候
]呕吐吞酸,
噯
气频作,胸胁满痛,烦闷不舒,每遇情志刺激则呕吐吞酸更甚,舌边红,苔薄腻,脉弦。
[分析]肝气不舒,横逆犯胃,胃失和降,则呕吐吞酸,嗳气频作,胸胁满痛。由于
气郁化热,热聚胸膈,故烦闷不舒。舌边红,苔薄腻,脉弦,是肝气郁滞之征。
[治法]疏肝理气,和胃止呕。
[方药]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:柴胡
枳壳
白芍
甘草
半夏
厚朴
紫苏
茯苓
生姜
若气郁化火,心烦口苦咽干,可合左金丸清热止呕;若兼腑气不通,大便秘结,可用大柴胡汤清热通腑;若气滞血瘀,胁肋刺痛,可用膈下逐瘀汤活血化瘀;若火郁伤阴,时作干呕,口燥咽干,胃中灼热,舌红少苔者,可用沙参麦冬汤以益胃养阴。还可辨证选用越鞠丸、柴胡疏肝散等。
(二)虚证
1.脾胃虚寒
[证候]饮食稍有不慎,即易呕吐,时作时止,面色
㿠
白,倦
怠
乏力,口干而不欲饮,四肢不温,大便溏薄,舌质淡,苔白润,脉细弱。
[分析]脾胃虚弱,中阳不振,水谷腐熟运化不及,故饮食稍有不慎即吐,时作时止。阳虚不能温布,则面色
㿠
白,四肢不温,倦怠乏力。中焦虚寒,气不化津,故口干而不欲饮。脾虚则运化失常,故大便溏薄。舌质淡,苔白润,脉细弱,乃脾阳不足之象。
[治法]温中健脾,和胃降逆。
[方药]理中汤合六君子汤:人参
白术
干姜
甘草
茯苓
陈皮
半夏
若呕吐、纳差者加砂仁;呕吐清水不止者,加吴茱萸;若呕吐,完谷不化,汗出肢
冷,腰膝酸软,舌淡胖,脉沉细者,为脾病及肾,肾阳亦虚,可加附子、肉桂、吴茱萸,以温补脾肾;若胃虚气逆,心下痞硬,干噫食臭,可用旋覆代赭汤降逆止呕。还可辨证选用参苓白术散、七味白术散等。
2.胃阴不足
[证候]呕吐反复发作,时作干呕,口燥咽干,似饥而不欲食,舌红少津,脉细数。
[分析]胃热不清,或肝郁化火,或反复呕吐,均能耗伤胃阴,以致胃失濡养,气失
和降,所以呕吐反复发作,时作干呕,似饥而不欲食。津液不能上承,故而口燥咽干。舌红少津,脉细数,为津液耗伤,虚中有热之象。
[治法]滋养胃阴,降逆止呕。
[方药]麦门冬汤:麦冬
人参
半夏
甘草
粳米
大枣
若阴虚甚,五心烦热者,可加石斛、花粉、知母养阴清热;若呕吐较甚,可加橘皮、竹茹、枇杷叶;若阴虚便秘,可加火麻仁、瓜蒌仁、白蜜润肠通便。
【预防与调护】
(一)预防要点
1.注意避免风、寒、暑、湿之邪的侵袭。
2.注意饮食卫生,不食生冷不洁食物,不过食肥甘厚味之品,不饥饱无度。
3.注意避免精神刺激,保持心情舒畅。
4.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,提高抗病能力。
(二)调护要点
1.病室保持空气流通,避免异味刺激,注意病者寒温适宜。
2.注意适当休息。发生剧烈呕吐者,应卧床休息。
3.观察呕吐物的颜色、性状、量、气味及呕叶发生的频率、程度等,同时观察伴随
症状并作记录。
4.注意饮食宜忌。宜给清淡易消化饮食,少量多餐,忌生冷油腻、炙博、辛辣、海
羶
,戒烟酒等。
5.服食止呕中药,宜少量渐进,避免过多过快服药而导致将所服药液吐出。
6.准确记录液体出
入
量。
上一篇:
腹痛
下一篇:
呃逆
点击免费电话咨询:15273184988
联系我们-福布斯在线客服电话19048888882 湘ICP备19002683号-1
电话:0731-84425552 电话:15387483147
手机:15273184988
地址:凤亭社区网船班小区(长沙市开福区)
技术支持:
智优营家
首页
一键拨号
联系我们
在线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