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本草合集
中医经典
抗疫清冠
养生保健
疗养技法
龙凤呈祥
查病理疗
疗养旅游
名医方剂
首页
>>
中医经典
>>
金匮要略
>>
查看详情
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
2020-05-08 16:44:19
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
1.寸口脉动而弱,动即为惊,弱则为悸。
【点评】 此节从脉象上论述惊悸的病机。
“动即为惊”者,大
惊卒恐, 使心无所倚,神无所归,血气逆乱,因而脉见动摇不
宁;
“弱则为悸”者,气血不足,心脉失于充养,而见心悸不安,
其脉弱而无力。
2.师曰:夫①脉浮,目睛晕黄②,衄未止。晕黄去,目睛慧了,
知衄今止。
3.
又曰:从春至夏衄者太阳,从秋至冬衄者阳明。
4.衄家不可汗,汗出必额上陷③,脉紧急,直视不能眴④,不
得眠。
【点评】以上三节分别论述了蛆血与四时气候的关系、衄血愈
后的判定及其治禁。
5.病人面无色⑤,无寒热。脉沉弦者,衄;浮弱,手按之绝者,
下血;烦咳者,必吐血。
---------
①夫:许多注家作“尺”,宜从。
②目睛晕黄:具有两义,一为病人目之色晕黄不亮,二为目睛视物晕黄不明。
③额上陷:额上两旁动脉因血脱于上而致下陷不起。
④眴:同单,形容眼球转动。
⑤面无色:当从《脉经》《诸病源候论》《备急千金要方》等作“面无血色”为是。
6.夫吐血,咳逆上气,其脉数而有热,不得卧者死。
7.夫酒客咳者,必致吐血,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。
【点评】以上
3节论述衄血、下血和吐血的不同脉证以及吐血
的预后。衄血、吐血、下血三种失血证,病机不同,脉象亦有所
不同。病人脉见沉弦,沉以候肾,弦以候肝,由于肾虚不能涵养
肝木,肝旺气升,血从上逆,则为衄血。若见脉浮弱而按之绝
者,浮为阳虚,弱为血虚,阴不敛阳,虚阳外浮,阴血无阳相
维,血脱于下,而为下血;烦咳为肺病,肺阴虚而有热,虚热损
伤肺络,必吐血。
第
6节的”脉数而有热,不得卧者死”,注家有两解:一谓咳
逆上气,吐血不止,阴血更虚,阳热之邪愈旺,而见脉数、身
热、咳逆上气不得卧,以致阴越虚而阳越亢的恶性因果,其预后
险恶;二谓咳逆上气而咳吐鲜血,脉应不足,若脉数为肺中热
盛,正不胜邪则不得卧,正虚邪盛则难治。实际上,这两种情况,
临床均可见,应根据病情而详辨之。
8.寸口脉弦而大,弦则为减,大则为芤,减则为寒,芤则为虚,
寒虚相击,此名曰革,妇人则半产漏下,男子则亡血。
9.亡血不可发其表,汗出即寒栗而振。
10.病人胸满,唇痿舌青,口燥,但欲漱水不欲咽,无寒热,
脉微大来迟,腹不满,其人言我满,为有瘀血。
【点评】此节论述瘀血的脉证。瘀血阻滞胸膈,气机不利,则
胸满;气血不能上荣于唇舌,则见口唇色青黯而不泽;瘀血阻
滞,阴津不布,津液不能上乘,故口干燥,但欲漱水不欲咽;若
瘀血阻于下焦,患者自觉腹满而无胀满之形;脉微大来迟是指脉
------------
①唇痿:痿同姜,指口屏色萎而不润泽。
象虽大,但脉势不盛,往来滞涩而缓,为瘀血阻滞,气血不畅所
致。凡此均属瘀血病之特点。
11.病者如热状,烦满,口干燥而渴,其脉反无热,此为阴伏,
是瘀血也,当下之。
【点评
】
此节论述瘀血化热的脉证和治法。瘀血阻滞日久,郁
而化热内伏血分,则病者见烦满、口干燥而渴等热状,但诊其脉
不见洪大滑数之象,故云
“此为阴伏,是瘀血也”。治当攻下其
瘀血,桃核承气汤,抵当汤、丸之类可审情酌用。
12.火邪者,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。
桂枝救逆汤方
桂枝三两,去皮甘草二两,炙生姜三两牡蛎五两,熬龙骨四两
大枣、十二枚蜀漆、三两洗去腥
上为末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蜀漆,减二升,内诸药,煮取三
升,去淬,温服一升。
【点评】结合《伤寒论》
112条:“伤寒,脉浮,医以火迫劫之,
亡阳,必惊狂,卧起不安者,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
主之。
“本方证为心阳虚而痰浊内阻,证见心悸、惊狂、卧起不安
等。治宜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以敛阳镇惊,祛痰安
神。方中桂枝、甘草扶助心阳;生姜、大枣调和营卫;蜀漆除痰,
化饮;龙骨、牡蛎重镇潜阳,安神定志。
13.心下悸者,半夏麻黄丸主之。
------------
①阴伏:血为阴,阴伏指瘀血化热,内伏阴分。
②火邪:指误用烧针、艾条、火熏等法劫汗亡阳,引起惊狂起卧不安的变证。
半夏麻黄丸方
麻黄等分
上二味,末之,炼蜜和丸小豆大,饮服三丸,日三服。
【点评
】
以方测证,此节论述寒饮心悸的证治。痰饮心悸,一
般多用桂枝、茯苓通阳利水,方如苓桂术甘汤。本病为寒饮内
盛,阳气闭郁之证,故用半夏蠲饮降逆,麻黄宣发阳气,阳气得
宣,饮邪得降,则悸动自宁。
14.吐血不止者,柏叶汤主之。
柏叶汤方
柏叶 干姜 各三两艾三把
上三味,以水五升,取马通汁一升,合煮取一升,分温再服。
【点评】原文仅提出
“吐血不止者”,以方测证,并紧密结合
临床实际来看,此
“吐血不止”并非特指吐血量大,而大多是吐
血病日久,时多时少,久久没有完全停止。对于
“吐血不止”的
病机,应从两方面考虑,一是本为火热出血,而吐血病日久,耗
伤阳气,迫成寒化,
“但是虚寒虽已形成,邪热依然未撒。”(《金
匮要略易解》
)二是本为中气虚寒,荣气不敛,阴血不能内守,
血不归经而妄行,即通常所说的
“虚寒吐血症”。治疗时,当然
不能清热养阴,或纯用止血之药,若强止其血,则易导致瘀血停
留。对此,尤怡在《金匮要略心典》作了精辟的阐述:
“《仁斋直
指》古人云:血遇热则宣流,故止血多用凉药,然亦有气虚挟寒,阴
阳不相为守,营气虚散,血亦错行者,此干姜、艾叶之所以用
也。而血既上溢,其浮盛之势,又非温药所能御者,故以柏叶抑
之使降,马通引之使下,则妄行之血顺而能下,下而能守矣。
”
马通汁,后世医家多用童便代之。
15.下血,先便后血,此远血也,黄土汤主之。
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血。
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,
上七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分温二服。
【点评】
“下血”,指血从大便出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称之为
“结阴”,后世称之为便血。先便后血,血多来自直肠以上的部
位,即指血由小肠而出,离肛门较远,故称之为
“远血”。对其
病机,尤怡《金匮要略心典》指出:
“由脾虚气寒,失其统御之
权,而血为之不守也。
”
黄土汤由灶中黄土、白术、附子、阿胶、干地黄、黄芩、甘
草七味药组成。方中灶中黄土,又名伏龙肝,有温中涩肠止血之
效;白术、附子温阳健脾,以复统血摄血之权;干地黄、阿胶滋
阴养血止血;甘草和中缓急。对于方中配伍苦寒黄芩的意义,一
是阴血亏耗,易生内热,黄芩苦寒以清内热;二是能监制刚药术
附之温燥,防其助热动血耗血。诸药合用,刚柔相济,温阳止血
而不伤阴,滋阴养血而不碍脾,共奏温中健脾,养血止血之功。
黄土汤是治疗虚寒性便血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经方。
16.下血,先血后便,此近血也,赤小豆当归散主之。
方见狐惑中
。
【点评】近血,即今之
“脏毒”“痔疮”“肠风”之病。赤小豆当
归散为湿热蕴结于大肠,损伤脉络所致的便血而设。
17.心气不足①,吐血、衄血,泻心汤主之。
泻心汤方
亦治霍乱
。
大黄
二两
黄连 黄芩
各一两
--------------
①心气不足: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作“心气不宁”,即心烦不安之意。当从。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顿服之。
【点评】此节论述热盛吐的证治。心藏神,主血脉,心火亢
盛,扰乱心神于内,迫血要行于上,故见心烦不安,吐血、衄
血。治宜清热泻火,凉血止血,方用泻心汤。方中黄连、黄芩清
热降火,大黄泻火通腑,釜底抽薪,火降則血宁。正如唐客川
《血证论》谓:
“泻心即是泻火,泻火即是止血”。
上一篇:
黄疽病脉证并治第十五
下一篇:
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
点击免费电话咨询:15273184988
联系我们-福布斯在线客服电话19048888882 湘ICP备19002683号-1
电话:0731-84425552 电话:15387483147
手机:15273184988
地址:凤亭社区网船班小区(长沙市开福区)
技术支持:
智优营家
首页
一键拨号
联系我们
在线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