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本草合集
中医经典
抗疫清冠
养生保健
疗养技法
龙凤呈祥
查病理疗
疗养旅游
名医方剂
首页
>>
名医方剂
>>
名家方剂
>>
查看详情
第一节 温中祛寒 理中丸 《伤寒论》
2020-05-11 13:43:57
第一节 温中祛寒
理中丸 《伤寒论
)
【组成】
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两
(各90g)
【用法】
上药研末作蜜丸,每日
3次,每次6-9g,开水送下;亦可作汤剂,水煎服,
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
(原方四味,捣碎,蜜和为丸,如鸡子黄大,以沸汤数合和一丸,研
碎,温服之。日三服,夜二服。腹中未热,益至三四丸,然不及汤。汤法:以四味依两数切,用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津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服汤后,如食顷,饮热粥一升许,微自温,勿发揭衣被
)。
【功效】
温中祛寒,补气健脾。
【主治】
1.中焦虚寒证。症见脘腹冷痛,喜温喜按,下利清谷,呕吐,不欲饮食,口淡不渴,
畏寒肢冷,舌淡苔白,脉沉迟弱。
2.阳虚失血;或小儿脾虚慢惊;或胸痹等证属中焦虚寒者。
【方解】
脾主运化而升清阳,胃主受纳而降浊阴,脾气不升,则精微下注而见下利清稀;胃气不降,则浊阴上逆而见呕吐;寒邪凝滞则腹痛;舌淡苔白,脉沉细或沉迟属虚寒之象;脾主统血,脾气虚寒,失于统摄,又可出现出血之证;脾胃气虚,生化之源不足,肝血亦亏,血虚生风,又可致小儿慢惊之证。证虽不同,究其实质,总不离脾胃虚寒,故治宜温中祛寒为主,兼以补益脾胃。方中干姜辛热,功善温中祛寒以振脾阳,又可和胃止呕,为君药。人参甘温益气,健脾补中,培补后天之本,使脾气健旺而阳自复,为臣药,君臣相配,温阳益气,虚寒并治。脾喜燥恶湿,故又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,适脾之所喜,为方中佐药,此为
“脏腑用药”的具体表现。炙甘草益气和中,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纵观全方,温补
并用而以温为主,温中阳,补中虚,故日理中。
【临床运用】
1.运用要点:脘腹冷痛,呕吐,下利,舌淡苔白,脉沉迟弱。
2.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、胃下垂、胃扩张、慢性结肠炎等属牌胃虚寒者,可用本
方治之。
3.本方是一首温补并用,以温为主的方剂。临证运用时,若脾阳虚而寒甚者,重用干
姜,或加附子、肉桂以温阳祛寒;气虚为主者则重用人参,或加黄芪以益气补中;虚寒并重者,参姜均重用;以本方治阳虚失血者,可以炮姜易干姜以兼温滔止血之效。
4.本方后有“然不及汤”四字,盖汤剂较丸剂起效快而效力强。若寒盛病重,病势较
急,如上吐下泻,胸痹作痛等证,则应作汤剂饮服以收速效。为增强疗效,服后宜饮热,温服以取暖。
5.根据原方加减法:若脐上筑动,为下焦肾寒上犯,去白术,加桂枝以平降冲逆;睑
多者,去白术之雍滞,加生姜降逆和胃;利多者,仍用白术,意在健脾止泻;心悸者,为湿凌心,加茯苓以利湿宁心;渴欲得水,为脾不化湿,津液不布,故加重白术用量,意在助脾之运化。
6.本方药性温燥,故外感发热或阴虚内热者忌用。
【附方】
附子理中丸
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
组成:人参 白术 干姜炙 甘草 黑附子各三两
(各90g),研末为丸。功效:
温暖脾肾,补气健脾。主治:脾肾虚寒,症见脘腹冷痛,舌淡苔白,脉沉迟弱。
附子理中丸比理中丸多一味大辛大热的附子,其温中散寒之力更强,且能温肾。故用于脾胃虚寒较盛,或脾肾虚寒者。
【参考文献摘录】
临床报道:用理中丸作汤剂治疗脾阳虚多诞症42例,病程最短者20天,最长
者
3年。吐涎日久、纳差,便溏者,加砂仁、鸡内金。每日1剂,结果治愈40例,好转2例(广西中医
药,
1992,2:15)。
【方歌】
理中丸主理中乡,甘草人参术干姜,
呕利腹痛阴寒盛,或加附子扶肾阳。
上一篇:
小建中汤 《伤寒论》
下一篇:
第八章 温里剂
点击免费电话咨询:15273184988
联系我们-福布斯在线客服电话19048888882 湘ICP备19002683号-1
电话:0731-84425552 电话:15387483147
手机:15273184988
地址:凤亭社区网船班小区(长沙市开福区)
技术支持:
智优营家
首页
一键拨号
联系我们
在线留言